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時事聚焦

扎根傳統,時尚才能走遠

所屬分類:時事聚焦    發布時間: 2020-07-26    作者:
  分享到:   
二維碼分享

  扎(zha)根傳統,時尚才能走遠(yuan)(文化只(zhi)眼)

  近日,中(zhong)央(yang)美術學(xue)院(yuan)為2020屆畢業(ye)生設(she)計的(de)專屬學(xue)位服(fu)(fu)引發熱議(yi)。學(xue)位服(fu)(fu)*早起源于中(zhong)世紀(ji)的(de)歐洲,傳統西式(shi)學(xue)位服(fu)(fu)由四方帽、流(liu)蘇(su)、學(xue)位袍及垂布組成。中(zhong)央(yang)美術學(xue)院(yuan)本(ben)次(ci)的(de)設(she)計遵循中(zhong)國傳統的(de)服(fu)(fu)飾形制,選(xuan)取了中(zhong)國歷(li)史上(shang)與西式(shi)學(xue)位服(fu)(fu)形制、用途(tu)相對應(ying)的(de)品類,并依據現代需求進行了改(gai)良(liang)和優化(hua)。

  將(jiang)“中國風”融入時(shi)尚(shang),不是(shi)現在才(cai)有的(de)(de)新風尚(shang)。1000多年(nian)前的(de)(de)唐代,古(gu)城(cheng)長安就是(shi)全世界的(de)(de)時(shi)尚(shang)之都。時(shi)尚(shang)審美標準從(cong)這里出(chu)發,輻射全國波及海外。當時(shi),每(mei)年(nian)農歷三月(yue)初三長安城(cheng)的(de)(de)“時(shi)尚(shang)發布會”,絕(jue)不輸(shu)給現在的(de)(de)四大時(shi)裝(zhuang)(zhuang)周。杜甫在《麗人行》中有描述:“繡羅(luo)衣(yi)裳照暮(mu)春,蹙(cu)金孔雀銀(yin)麒麟。頭(tou)上何(he)所有?翠微(wei)盍葉垂鬢唇。背后(hou)何(he)所見?珠壓(ya)腰衱穩稱身……”這些女(nv)子的(de)(de)服(fu)裝(zhuang)(zhuang)、鞋履(lv)、首飾的(de)(de)款式以(yi)及妝容的(de)(de)樣式,就是(shi)當年(nian)的(de)(de)時(shi)尚(shang)風向標。

  1000多年前的時尚過時了嗎?不僅沒有,反而源源不斷地在給予當代人靈感。長安城里面著酒暈妝、頭束墜馬髻的美人來到現代,想必也是妥妥的美妝博主、時尚圖標。敦煌壁畫上唐朝侍女身后的提包,不論從款型還是圖紋,竟與當今世界*時尚的品牌女包形似神似。唐朝女子愛男裝,也和現在中西時髦女郎們穿吸煙裝異曲同工。事實上,中國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一直都在持續不斷地向全世界藝術家提供創作靈感。早在上世紀20年代,法國設計師讓·巴杜的一條真絲裙上,就用珠片繡出中國園林的模樣;2015年,阿瑪尼的竹林系列也將獨特的東方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越來(lai)越多中國(guo)(guo)設計(ji)師和藝(yi)術(shu)工作者在(zai)向(xiang)西(xi)方時尚行業學(xue)習的(de)(de)同時,都意識到我們(men)獨有(you)的(de)(de)文(wen)化審美的(de)(de)重要性,只有(you)從(cong)傳統文(wen)化中汲取養(yang)分,才能實現(xian)現(xian)代化轉型。中國(guo)(guo)目(mu)前一(yi)些廣受矚目(mu)的(de)(de)品(pin)牌,如蘭(lan)(lan)玉(yu)(yu)、勞倫斯·許、無用(yong)、蓋婭傳說、波司(si)登、李寧“悟道”等(deng),不(bu)管(guan)設計(ji)風格是傳統還是現(xian)代,靈感無不(bu)來(lai)源于中國(guo)(guo)哲學(xue)、藝(yi)術(shu)。例(li)如無用(yong)向(xiang)貴州(zhou)古(gu)老(lao)的(de)(de)民(min)族文(wen)化尋根溯(su)源,勞倫斯·許取材南(nan)京云錦,蘭(lan)(lan)玉(yu)(yu)的(de)(de)作品(pin)里有(you)蘇繡、輕紗(sha)、水墨畫等(deng)中國(guo)(guo)色彩。

  時尚不僅關乎服裝行業,還必須有文化、歷史與產業的厚度。西來東去,全球時尚創意市場正逐漸向東轉移。中國本土精品制造業在諸多領域已達到國際高端水平,手工工藝更是在全面復興中。與此同時,我國一線城市的時裝周如火如荼,各類藝術活動逐漸增加,公共藝術也在慢慢滲透進普通人的生活。2018年,共青團中央發起倡議,將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定為“中國華服日”,意在推廣復興有著幾千年歷史的華服文化。那些歷史里的時裝,不應讓它們沉睡,而應該讓它們的美被更多人所知曉,為全世界所向往。

【編輯:丁寶秀】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wang),內(nei)容均(jun)來自于互聯網(wang),不(bu)代表本站觀點(dian),內(nei)容版權(quan)歸屬原作(zuo)者及(ji)站點(dian)所有,如(ru)有對您造成影(ying)響,請及(ji)時聯系(xi)我們予以(yi)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