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9月20日電(汪偉、張博群)一位位身著滿繡旗袍的佳人形象出現在一幅幅精心創作的剪紙作品上。“旗袍遇上剪紙,兩種傳統文化的融合,兩種美的碰撞,確實讓人過目難忘,印象深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曹保明說。
由中共沈陽市(shi)委宣傳(chuan)部和(he)沈陽市(shi)文聯共同(tong)主辦的(de)(de)第(di)二屆中國(guo)旗(qi)袍(pao)(pao)文化節剪紙(zhi)作(zuo)品展于20日在(zai)沈陽啟(qi)幕。展覽以(yi)旗(qi)袍(pao)(pao)元素為主要(yao)(yao)內容(rong),以(yi)剪紙(zhi)藝術(shu)為主要(yao)(yao)形(xing)式,共展出了近百幅作(zuo)品。圖案中既有身著傳(chuan)統旗(qi)袍(pao)(pao)的(de)(de)古(gu)典美女,又有身著現(xian)代旗(qi)袍(pao)(pao)的(de)(de)都市(shi)女性。
“用剪紙呈現(xian)布(bu)滿圖案(an)的旗袍更顯技藝(yi)精(jing)湛。” 前來(lai)參觀展(zhan)覽的沈陽市民李長智指著《盛(sheng)京群芳圖》說。
這幅(fu)《盛(sheng)京群芳圖》中,遠處是沈陽故(gu)宮(gong)作(zuo)大(da)背景,而(er)在故(gu)宮(gong)前,23位身著(zhu)旗袍的(de)佳人(ren)形象或(huo)站或(huo)坐,神態(tai)各異。更(geng)讓人(ren)驚嘆的(de)是她們身上的(de)旗袍風格,有的(de)樸(pu)素端莊(zhuang),有的(de)華貴炫目,剪紙的(de)高超技藝一目了(le)然。
曹保明說,上百年來,旗袍作為中國女性的傳統禮服,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而剪紙也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民間藝術,其傳承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當旗袍遇上剪紙,旗袍和剪紙的結合深化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更廣泛認同,這種認同有利于這兩種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本文轉載自中(zhong)國新(xin)聞網,內容均(jun)來自于(yu)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guan)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ji)站點所有(you),如有(you)對(dui)您造成影響,請及(ji)時聯系我(wo)們予以刪除!